帕金森氏症前兆是什麼? 帕金森氏症預防有那些? 帕金森氏症治療方法

帕金森氏症前兆是什麼? 帕金森氏症預防有那些? 帕金森氏症治療方法

帕金森氏症(Parkinson's disease,PD)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,普遍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;主要是由於大腦中基底核黑質中多巴胺的神經元逐漸死亡,使「多巴胺」之神經傳導物質製造減少,當腦內多巴胺的濃度低於正常人的80%時,運動功能逐漸惡化出現臨床症狀,引起運動功能異常。帕金森氏症主要是影響身體活動力,大部份患者思考及智力均正常,但在疾病後期有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認知障礙症的症狀。

帕金森氏症的病症會持續漸進,依患者行動能力和受損情況可分為5期:

第1期:單側肢體顫抖,可觀察手部是否有不自然的抖動狀況,暫時對日常生活未有太大影響。

第2期:症狀開始蔓延至兩側肢體,身體微駝,但平衡感仍屬正常。

第3期:步態不穩,平衡感與行動能力已受影響,影響日常生活,患者尚能自理生活。

第4期:有嚴重的活動困難,需靠他人或輔具協助才可行動。

第5期:幾乎需要全日仰賴輪椅或臥躺在床,生活起居全需他人照顧。

從第1期到第5期的時間不等,目前醫學上只能透過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,無法痊癒,但可減少併發症的發生、降低死亡率,有效改善生活質素。

帕金森氏症常見的前兆和症狀

手腳顫抖:手腳處於靜止狀態時會不自然抖動,如手指會有搓揉東西的動作。

肢體僵硬:如四肢僵硬、駝背,以及缺乏臉部表情,俗稱「面具臉」。

動作遲緩:想走卻無法走,或只能以碎步行走。

缺乏平衡感:姿勢不穩、腳步不穩,無法維持穩定的姿勢,轉身時腳步不穩,容易跌倒。

肌張力不全:持續性肌肉收縮,造成肢體不自主扭動。

溝通障礙:口齒不清、講話小聲、聲調無起伏。

暈眩:站起身時常常感覺頭暈,可能是與帕金森氏症有關的低血壓。

書寫障礙:書寫時字體越來越小。

感覺功能異常:嗅覺喪失、肢體麻木等。

自主神經系統障礙:如便秘、尿失禁、頻尿、排尿困難.性功能障礙等。

其他:疲倦、肌肉酸痛、抽筋、無力、關節痛、吞嚥困難、胃脹、多汗、心悸、皮膚潮紅等。

帕金森氏症的併發症

帕金森氏症後期大約有60%患者會出現認知障礙症,以致照顧上更為困難。疾病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便秘、憂鬱、焦慮、恐懼、日夜癲倒或失去動力等情緒問題。部分患者更可能出現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,患者會在「夢遊」活動時,可能會拳打腳踢,大喊大叫、猛擊、張開雙臂,甚至從床上摔下來等。中後期可能會吞咽困難,唾液會積聚在口裏,由於吞咽速度慢,導致流口水。晚期會因病情影響患者口中的肌肉,使咀嚼困難,這可能導致窒息和營養不良,這樣的情況可用吃飯前食藥來改善部分症狀。偶有患者站著時會感到頭暈,要注意有否因為血壓突然下降,出現所謂的「姿態性低血壓」。另外嗅覺功能障礙及性功能障礙下降也很常見。

其他併發症包括,骨折、腦膜下腔出血、妄想症、肌張力不全、呼吸系統感染、肺炎、支氣管炎、腸胃炎、心功能衰竭、敗血症等。

帕金森氏症的高險人群

  • 年紀較大的人,患者發病多數年紀已超過50歲,隨著年紀增長,多巴胺神經細胞的數量自然會減少凋零,提高帕金森氏症的發病率。
  • 家族成員中已有巴金森氏症病史的人,本身帶有突變的基因,又稱為家族型帕金森氏症。
  • 經常在使用農藥的耕作環境下工作、或長期食用受到農藥污染食物的人。
  • 頭部曾受嚴重外傷、感染病毒或細菌、長腦瘤的人,也容易患上帕金森氏症。
  • 吸毒或經常濫用藥物的人。
  • 有金屬中毒與環境慢性中毒的人,如接觸製鋼、焊接、電池工廠、印刷、木料染色、纖維漂白等。過往研究發現,金屬中毒與環境中慢性毒素的累積都會增加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。

另外還有發病年齡20歲前的少年型帕金森氏症,與21至40歲之間發病的青年帕金森氏症,亦歸在原發性帕金森氏症中,均屬不明原因導致神經退化,所引發的運動障礙症。

帕金森氏症的4個預防方法

1. 多吃蔬菜水果

蔬菜水果富含纖維,豐富的纖維能自然提高大腦「左旋多巴」(levodopa)的濃度,尤其是富含花青素的蘋果、草莓、藍莓,以及富含生物鹼的茄子、甜椒、青椒,而要減少攝取動物性蛋白質、動物脂肪、乳製品等易干擾左旋多巴進入腦部的食物。

2. 多攝取維生素E

維生素E有益抗氧化,預防退化性疾病,可通過多吃堅果、烹調時使用植物油來補充維生素E。

3. 避免攝取農藥

盡量選擇有機的農產品,降低攝取農藥的風險,適量飲用咖啡、綠茶,有助預防帕金森氏症。

4. 定期運動

每日規律運動,特別注重關節與背部的伸展。運動會使大腦釋放多巴胺,可延緩病情,增加自我照顧的能力,還要多參與群體活動,保持心情樂觀。

帕金森氏症的治療方法

目前醫學界使用很多不同種類的藥物來控制病情,最常見是以增加多巴胺濃度的藥物為主,但只能做到緩解患者症狀,並未能徹底根治此病而且也不能防止黑質神經細胞繼續退化,重點只在於維持患者的生活質素。

藥物是治療帕金森氏症的第一方法,當藥效降低、並出現嚴重的副作用,或可考慮進行外科手術改善患者的症狀,目前以「深. 腦刺激術」(Deep Brain Stimulation)為主,對改善患者的震顫、僵硬和運動遲緩都有顯著效果。上述治療方法都需要與專科醫生進一步討論,以找出對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案。

總括而言,帕金森氏病是一種緩慢進行的神經退化疾病,明顯的動作障礙是顫抖、僵硬、緩慢及平衡感欠佳,這些症狀可以藉由服用抗帕金森的藥物,可有明顯地緩解。但仍有一些非動作障礙的症狀,容易被忽視,如嗅覺喪失、睡眠障礙、憂鬱焦慮、疼痛、解尿排便等自律神經失調。早期發現這些症狀,儘早進行正確的診斷及治療,可以大大改善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質素。

如果想收到更多健康資訊,請追蹤+01資訊網 Facebook專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