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腸躁症?避開這5類食物70%有效改善! 腸躁症患者日常飲食要訣大公開
什麼是腸躁症?避開這5類食物70%有效改善! 腸躁症患者日常飲食要訣大公開
腸躁症(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IBS)又稱腸易激綜合症,屬於功能性異常的腸胃疾病,是一種影響結腸(大腸)的慢性病症,可影響結腸的正常功能並導致極度不適和疼痛、大便習慣改變(便秘或腹瀉)、脹氣和腹脹。腸易激綜合症並不致命,亦不會對結腸造成永久損害、引致腸出血或癌症等嚴重併發症,但會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。女性較易患上腸躁症,風險大約是男性的兩倍。診斷腸躁症的標準是在過去12個月,至少有12週或超過12週感到腹部不適,反覆出現以下症狀就有很大可能患上腸躁症。
- 腹痛或肚子脹氣,排便後得到緩解
- 排便次數改變(例如從1天1次,變成1天3次以上或1周少於3次)
- 大便形態改變(如軟便、水便、顆粒狀等)
- 排便的情況改變(需要用力排便、有急迫感或排便時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)
- 大便帶有黏液
腸躁症的成因
醫學界至今仍未完全了解其確切成因,但相信跟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,例如不良的飲食習慣、壓力太大、睡眠失調、情緒影響等。有研究指出,曾經患過嚴重的急性腸胃炎、性格容易緊張,或曾在兒時被傷害或侵犯的人,較容易患上腸躁症。
很多醫學研究都指出「腸躁症」的症狀出現並沒有單一原因。腸道動カ過快或過慢、痛覺敏感度提升、大腦處理腸臟訊息的紊亂、遺傳、環境影響、心理因素等,都與「腸躁症」有不同程度的關係,而當中關係亦因人而異。
腸躁症的高危人群
- 不良飲食習慣的人
- 30至50歲的女性
- 生活壓力太大的人(工作壓力、考生)
低腹敏飲食法 有助70%腸躁症減輕症狀
有研究發現高達70%的腸躁症患者,可使用低腹敏飲食法(Low FODMAP diet)來減輕症狀。低腹敏飲食是指在飲食中減少無法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含量,使得對腸子的刺激降到最低,如果患者的脹氣來自腸子,低腹敏飲食就對腸子的脹氣緩解是很有幫助。
腹敏是指多種會在腸胃道中發酵的碳水化合物及糖醇,例如乳糖、果糖、多元醇、寡糖等食物,腹敏食物在小腸吸收率差,會直接進入大腸,經腸道細菌發酵後,產生過多的氣體引起腹脹、腹痛的現象,且腹敏食物的高滲透壓會將水分帶入大腸,容易造成腹瀉。因此,腸躁症患者可藉由避開如牛奶、果乾、蘋果等高腹敏食物的攝取,幫助改善腹脹、腹痛、腹瀉的狀況。
低腹敏飲食法建議腸躁症患者在2至8週期間,藉由避開含有腹敏的食物,舒緩腸道長期的不適症狀;當腸道功能恢復後,這些食物才重新加入日常飲食中。雖然腹敏食物會加劇腸躁症,但其中的一些發酵和滲透作用是對消化道是有益,例如大蒜和洋蔥都被證實能夠增加腸道中的益菌。
5種高腹敏飲食
腸躁症患者日常飲食要訣
對大部分腸躁症患者而言,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是緩解症狀的最佳方法。以下是一些日常飲食要訣:
- 每日定時進食,少食多餐
- 喝充足的水分,減少喝含咖啡因飲品如茶或咖啡、酒精飲品及汽水。
- 減少吃含非水溶性纖維的食物,例如全麥麵包、全麥稻米和含麥糠的早餐穀類。
- 每日吃5份蔬果,避免吃紅肉
- 避免進食加工食品,它們可能含有人體難以消化的抗性澱粉。
- 腹瀉型腸躁症患者,應少吃人工甜味劑山梨醇。山梨醇常見於無糖甜品及飲品和減肥產品。
- 吃燕麥或可減輕腹脹,許多早餐穀類和麥片都含有燕麥;另外每天吃1茶匙亞麻籽。
除此之外,美國糖尿病、消化、腎臟病研究所指出,改善腸躁症的方法包括:
調整飲食習慣
- 攝取更多膳食纖維,幫助改善便秘。研究認為水溶性膳食纖維更能幫助改善腸躁症,包括豆類、水果、燕麥食品等。不過1次在食物中添加過多纖維容易引起脹氣、使腸躁症惡化,因此建議慢慢增加攝取量(每天2至3克)即可。
- 避免食用麩質,麩質存在於小麥、大麥、黑麥與其製品中,因此要注意穀片、穀類、意大利麵等各種食品。
- 使用低腹敏飲食法,避免攝取含有難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。
生活習慣調整
- 每天適量運動
- 減少壓力
- 每天要有充足睡眠
- 藥物幫助改善便祕、腹瀉、腹痛等症狀。
- 補充益生菌(建議與醫生討論攝取量、攝取時間)
心理健康療法
- 認知行為療法,調整對於腸躁症的看法與行為,藉此改善症狀
- 催眠療法
- 放鬆訓練
腸躁症主要的藥物治療
- 止瀉藥
對於腹瀉為主的腸躁症患者來說,可使用安全且適量的止瀉藥,給予嗎啡衍生物、膽鹽結合劑和抗憂鬱症藥物,以減少排便次數和排便的緊急性。
- 軟便劑
對於便秘為主的腸躁症患者來說,可使用適量的軟便劑,給予鎂鹽和乙二醇藥等藥物,減少排便的困難。
- 肌肉鬆弛劑
主要是針對疼痛的腸躁症患者使用,可抑制腸道蠕動,減少身體不適,提升生活質素。
以上藥物請嚴格遵照醫生處方的藥物使用,如有疑問請諮詢醫生。
如果想收到更多健康資訊,請追蹤+01資訊網 Facebook專頁